预见科技
  • 首页
  • 销售预测
  • 库存管理
  • 内容中心
    • 经验分享
    • 产品介绍
    • 公司动态
  • 更多服务
    • 供应链管理咨询
    • 智能供应链计划
  • 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
预见科技,打造AI大模型驱动的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系统

申请免费试用
版本和价格

人,组织,绩效,流程和系统,谁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

在帮助企业改善管理问题时,我们也发现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偏好。

有些企业喜欢变更组织架构来解决问题,有些企业更加信任绩效的力量。有些企业是IT粉丝,相信用系统规范大家的行为,还有很多企业喜欢“流程”,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“本源”。当然,还有企业喜欢“能人”,通过换“人”来解决问题。

顾问公司也一样,也有咨询偏好,善用锤子的,到处发现钉子。

所有的公司和人都有自身的认知局限或者独特的思维框架。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听,有意识突破自我限制。

今天我们就是来晒晒各种“解决偏好”,目的是和大家一起突破“自我偏好”。

  1. 何种场景下使用“人”解决问题最有效
    小公司或者公司的初创阶段特别适合使用“人”解决问题。宁用一个能人也不用三个庸人,三个臭皮匠是不能凑出一个诸葛亮的。
    这个阶段安全性是第二位,需要使用突破型和创新型人才打开局面,快速见效。
    但是公司大了就要用能人来建立体系,将其个人能力逐步转变为组织能力。
    一旦框架体系建立起来了,能人的作用又被限制了。你再通过换人来解决问题就很难了。
    空降兵壮烈牺牲的居多,老体系越坚固,新能人越能,碰撞越厉害,反而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。当然,这种冲击也不一定是坏事,很多企业的变革就是在一轮一轮碰撞中发生的,前面的失败实际上是铺垫。最终的胜利者是踩在前辈的身上站起来的。
    所以,使用能人解决问题需要考虑与组织体系的平衡。
  2. 何种场景下使用“组织”解决问题最有效
    大部分情况下,“组织”往往不是用来“解决”问题,而是“制造”问题。三权分立是一个最经典的组织框架,为了权力的安全,使用组织进行相互制衡。
    企业中,财务与出纳不能兼容,采购与计划不能兼容,实物与做账不能兼容。从大的层面讲,计划功能与执行功能也不能兼容。
    在公司具备一定规模、能够为健康支付管理成本时,需要在组织上进行制衡,但组织太复杂,大家又觉得效率低。
    对于小企业,“组织”可以用来解决问题,比如通过部门合并消除内耗,但这种模式本质上是掩盖问题,短视而不长久。
    有效的组织模式是建立跨职能的流程型组织,比如供应链计划,它没有实质性的权力,而是负责协同、整合和优化执行职能。
    最终,企业需要在“分”和“合”之间找到平衡,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。
  3. 何种场景下使用“绩效”解决问题最有效
    对人的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绩效,而不是组织。绩效管理可以极大改变思维模式,但也可能成为上下博弈的主战场。
    绩效管理的最大问题在于数据博弈。一旦考核指标过于敏感,会导致数据被人为修改。例如,一些企业为了达成订单交付率指标,会调整系统数据,失去真实的业务信息。
    如果无法解决考核指标带来的数据博弈,就不要进行考核。结果指标应由“规划类”人员负责,而执行人员则专注执行类指标。
    对于缺乏过程管理能力的企业,绩效考核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,但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其博弈成本以及对真实业务数据的影响。
  4. 何种场景下使用“流程”解决问题最有效
    外企最喜欢使用“流程”解决问题,因为其他手段(如人、组织、绩效)受到限制,流程便成为关键抓手。
    流程本质是以人为本的规则与沟通体系。在外企,流程运行得当依赖于较强的规则意识和较高的人员素质。
    但在民企,流程容易变味,大家更关注流程中的“人”而非“规则”。最终,流程逐渐失效,成为形式主义的代表。
    流程的核心是规则,而不是过度的会议或沟通。
  5. 何种场景下使用“系统”解决问题最有效
    系统是很多企业最喜欢的解决方案,但如果流程与系统不匹配,系统会成为沉重的包袱。例如,在计划类系统中,主数据无法及时维护,导致系统无法真实反映业务场景。
    对于流程较为成熟稳定的企业,系统能够发挥巨大作用。相反,如果流程不成熟,贸然引入系统只会制造更多问题。
    系统应该被视为工具,而不是变革的主导者。

综上所述,在企业解决问题时,需要考虑问题的本质,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手段。所谓“最有效”,是指能够解决本质问题,而不是拖延或掩盖问题。这个过程也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,根据企业的特点调整手段。

是不是只有这些手段呢?当然不是,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叫“数据”。管理已经逐步“从以人为本”进入“以数为本”。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,我们将在后续进行分享。

供应链计划, 多级库存, 需求计划

•

经验分享

其他文章

  • “不缺货”背后的代价你知道么?
  • “以客户为中心”其实是一个技术活
  • 【原创】 “预测”和“计划”哪个更不靠谱?
  • 【原创】S&OP不是“白菜萝卜”,而是“星辰大海”!(2/8)
  • 【原创】S&OP不是“计划”,而是“流程”!(1/8)
  • 【原创】为何大家都把S&OP当成计划?
  • 【原创】你知道需求预测管理的门槛有多高吗?
  • 【原创】供应链问题的本质是什么?
预见科技

预见明日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 info@4see.tech | 京ICP备2022031006号

申请免费试用
联系我们
回到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