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见科技
  • 首页
  • 销售预测
  • 库存管理
  • 内容中心
    • 经验分享
    • 产品介绍
    • 公司动态
  • 更多服务
    • 供应链管理咨询
    • 智能供应链计划
  • 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
预见科技,打造AI大模型驱动的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系统

申请免费试用
版本和价格

产销协同微观 2:产销协同体系中的 KPI

引言

个人很喜欢KPI “关键驱动力”的概念,以少量指标推动整个企业或者局部的组织绩效,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典型表达。KPI的这个概念和产销协同的理念有类似的地方,两者都希望实现一致性目标的达成,但在实现路径上有一定差别,KPI聚焦从战略进一步拆解到各个职能,小组,甚至到个人的指标,而产销协同体系则是从战略到策略,再到计划承接,执行跟进,最后通过OPI进行执行监控,KPI进行结果评估。
KPI作为一个较早的管理思路,普及性及认同其实远高于产销协同理念,同时KPI底层的指标分析思路,基本上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础。本文尝试分析,推进产销协同体系的企业在KPI设定方面的一些问题及思路。

01、复杂体系下KPI驱动问题

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兴起,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就是单个环节注重盈利能力可能导致供应链总盈利能力减少,这对KPI是一个重大打击。KPI的思路很类似我们一句老话,牵一发而动全身,是一种高效的牵引模式。但是实际上KPI从战略到策略层面的拆解,从策略进一步到执行层面,驱动力是在逐步减弱,甚至相互冲突的。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盈利能力,其他的例如响应能力,可靠性等方面也是如此。以一个竞争战略是低成本导向的企业为例,其设置了年度成本下降的指标,并进一步拆解到物流生产采购等职能。这家企业生产环节,本身的生产周期较短,切换成本比较低,但为了完成指标进行流水线式改造,从小批量生产调整为大批量流水线式生产。虽然工厂的单位生产成本确实下降了,可随着产品迭代速度加快,大批量生产带来了结构性缺货,高库存和低交付并存,整体供应链成本增加。

02、仪表板式KPI适合执行驱动但不适合策略驱动
假设把企业当作一台严密的机器,KPI就是期望通过一组严密的数据,比如监控温度,输出功率等来保障机器一直在高效运作状态,理论上是可以行的。也就是说,这个机器再复杂,如果进行执行监控,抓关键指标,本身是可行的。但实际上企业是一个大型机器组合,由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且存在复杂关系的多个机器组成,那么再通过仪表板去驱动,很容易导致整体体系的混乱。同时KPI指标一般都是单向性的,也就是越高越好,或者越低越好。对于一些计划执行率等偏执行指标,确实越高越好,但对于一些策略定义,例如安全库存就不适用。安全库存不存在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的设定,甚至不是一个类似控制线的范围值,因为这个策略是和其他策略关联设定的,例如生产锁定期变短了,那么物料安全库存理论上就需要增加。

03、复杂体系核心是权衡不是驱动
以上内容,最终归集到现代企业整体运作体系越来越复杂。那么对于复杂体系,核心就是权衡,而不是驱动。以经济采购批量设定为例子,单方面要求采购成本下降未必能得到一个整体最佳的结果,而权衡存储成本和采购成本(存储成本不在采购职能),使得批量设置的点处于两个成本整体最低的适合值,更容易得到全局最优解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拓展,把市场波动带来的缺货成本和报废成本考虑进来,那就是端到端多环节因素的权衡。这也是为何,新的供应链管理概念,是产销协同体系,而不是产销驱动体系。

04、解决思路探索:策略与执行分离现代企业开始逐步普及了计划和执行脱离的概念,来实现高效计划和执行监控。

例如这个月计划生产10000,和实际这个月做9000,由两个职能来实现。如果不脱离,那么生产方有可能因为只能做9000,就把计划改成了9000,实现百分之百的交付达成率。TFC(一个供应链沙盘模拟工具)有一个指标叫原料可用性,我们培训很多企业,发现都没有这个指标。因为没有原料就不会排这个产品的生产,也就没有了对于原料是否满足生产需求的评估。所以我们强调计划和执行分离,是为了有效监控执行对于计划的承接情况。与此对应,因为策略是需要不同职能相互权衡的,那么策略理论上也需要和具体执行职能相互脱离。很多企业的生产锁定期由工厂制定,安全库存由计划制定,采购批量由采购设定等,这样不仅很难考核策略制定效果,也很难推动不同职能在全局上进行策略和资源相互匹配。目前企业开始通过产销协同委员会进行类似的策略与执行分离,但是KPI并没有跟着调整。这就出现了,会议上是全局的,多方位权衡的,考核又是具体职能的。如下图,个人建议不仅仅是策略计划和执行拆解,对应的KPI也需要进行拆解:

之所以这么建议,是因为不同的层级要求是有较大差别的,策略是全局权衡,计划是资源配置,执行是落地实施。当然,如果企业规模相对小或者市场平稳,也未必需要设计如此复杂,一杯茶能解决的事情,不需要做一个表。

供应链管理, 供应链计划

•

经验分享

其他文章

  • “不缺货”背后的代价你知道么?
  • “以客户为中心”其实是一个技术活
  • 【原创】 “预测”和“计划”哪个更不靠谱?
  • 【原创】S&OP不是“白菜萝卜”,而是“星辰大海”!(2/8)
  • 【原创】S&OP不是“计划”,而是“流程”!(1/8)
  • 【原创】为何大家都把S&OP当成计划?
  • 【原创】你知道需求预测管理的门槛有多高吗?
  • 【原创】供应链问题的本质是什么?
预见科技

预见明日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 info@4see.tech | 京ICP备2022031006号

申请免费试用
联系我们
回到首页